'); } ); 代码执行后笔记上多余的空格就没有了,此时就可以将读书笔记复制到其他编辑器做进一步整理了。 另外,也可以通过 vim 命令来删除空格: :%s/\\([^ ]\\) /\\1/g 这个效果也是可以接受的。 阳志平老师在工作记忆组块的基础上,提出了四乘五原理,4就是工作记忆容量不超过4,5的意思是我们思考的深度不超过五层。 少分类,多搜索。这个原则是有认知科学的原理支撑的。 认知料学家认为,我们的学习活动在工作记忆区间进行,工作记忆(working memory)能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,相当于电脑的内存,容量是有限的,同时打开的进程多了,运行速度就会变慢,死机。人脑也一样,事情一多就记不住了。 当我们尝试记住一串数字,比如银行卡号:6626 2286 1346 0686 ,共16个数字。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把它们进行分组, 3-4个数字为一组, 16能被整除,那就是四个组块: 6626 2286 1346 0686,念几遍就很容易记住。 一般来说超过了四个组块,记忆难度就会大大增加。 知道了4的意思,5的意思是我们思考的深度不超过五层。比如,我们玩一个谁是卧底游戏。 杰克是卧底,这个事儿我知道。 第一层是我知道; 第二层是你知道我知道; 第三层是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; 第四层是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; 你能听明白我在说什么吗?第五层是。。。我的天呐,第五层已经完全懵了。一般人能理清第四层,到了第五层就抓狂了。你体会下,五个层次的逻辑是不是已经到极限了。超过5就会产生记忆负担,理解障碍。 进化心理学、社会心理学家罗宾·邓巴(Robin Dunbar)发现,人类的社会关系网络数量有限。我们的人际关系人数上限是150人。按照关系亲疏排列,大多数人都受限在「5-15-50-150」这4个圈层,也没有超过五层。 根据这个原理,我终于找到自己长久以来效率低下的原因了,并不是越忙就越好。 之前有一段时间工作很忙,每天要忙的事务远远超过4件,经常的状态是:做这件事的时候,在想着其他要做的事,而当这件事做完的时候,有一堆要做的事冲出来,不知道该开始哪件,这种情况导致自己的效率很低,也是没空积累的原因之一。 如此,我更加坚定地砍掉生活中一些低价值、干扰自己的事务,让自己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不超过4件事,更多的时候是不超过2件事。 4*5原理不仅用在笔记本构建中,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,这就好比是去超市买东西,买香蕉、苹果、葡萄、梨、荔枝,酱油、醋、盐、味精,芹菜、西红柿、土豆、茄子等,你一下子记不住,一组块,水果、调味品和蔬菜,买的时候就记起来了。 你可以把它运到更多的场景中,来指导生活、学习和工作。
特别声明:所有的项目与内容仅供参考,请自行考量甄别,风险自担。若有侵权等类情况,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!
——留言区——